东源成功探索出“全域推进、绿富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

2019年,是东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提效破局之年。东源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1+6+N”[“1”是指基层党组织建设;“6”是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平安镇村建设、法治镇村建设、文明村镇建设、“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建设;“N”是指各镇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行开展的特色做法]工作部署,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县情基础,制定实施方案,坚持党建引领,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书记工程”来抓,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抓住重点,突出难点,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举全县之力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成功探索出了河源市“全域推进、绿富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与新模式,乡村振兴实现提效破局。 

点赞成绩可圈可点  

截至目前,东源拆除破旧泥砖房 68.5万平方米,完成厕所建设106座,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省定贫困村完成雨污分流的自然村356个,已铺设暗渠化管道258公里;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四季花海项目顺利签约;新增“三品一标”6个,争取省级“一村一品”项目16个;农业品牌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十大名牌产品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区域公用品牌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经营专用品牌14个;新申报省级休闲农业旅游镇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东源“粤菜(客家)师傅”工程已全面启动;完成2019年农村公路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239公里,完成投资1.3亿元;投入贫困户脱贫增收产业扶贫项目资金4.3亿元,引进农业企业52家、培育合作社260家、发展乡村农家乐126家,建立长效农业特色产业197个,带动贫困户4230户实现户均年增收6500元,贫困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114户20921人全部达到年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上,无劳动力贫困户3797户5427人全部落实政策兜底,贫困人口100%达到2019年脱贫标准,5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20.62万元,100%达到出列指标要求;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23%,2018—2019学年发放教育补助5547人,发放补助1799.48万元,发放率100%。

亮点成功摘下省字号与国字号金牌

东源1.jpg△灯塔盆地(顺天)田园综合体的古树公园 杨坚 摄

①灯塔盆地(顺天) 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

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于2017年8月入选国家首批试点项目,是我省首批国务院批准的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项目之一。作为牵头组织实施的东源县,围绕市“两个河源”建设战略部署和把灯塔盆地打造成为河源市副中心战略定位与发展布局,严格按照“一轴一心、三区三园”的规划结构建设,举全县之力把该项目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主引擎,确保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有效益的增收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开工建设或竣工使用,完成财政及社会资金投资5.23亿元。

随着田园综合体起步区大坪村的古树公园等一批项目的竣工,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项目已初具规模,这一“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吸引不少河源市区及外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与体验,开创了河源市“全域推进、绿富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与新模式。

东源2.jpg△康禾镇仙坑村旧貌换新颜,在2019年获评“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黄赞福 摄

②仙坑村获评“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

康禾镇仙坑村在2019年获评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其因地制宜、独具匠心的建设发展模式,为东源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增添了亮点。仙坑村依托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为背景,以四角楼、八角楼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为中心,与康禾镇旅游总体规划、康泉十八项目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逐步形成了“赤南公路—农田水渠—四角楼—八角楼—登云书院”的民俗展示与生态旅游结合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路线,带动了茶叶种植园、研学旅游、万家旅社、民宿、农家乐等项目的发展。

目前,仙坑村年吸引外来游客超过7万人次,随着“万家旅社”项目的落成,预计可为开办民宿的群众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

③下蓝畲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焕发魅力

漳溪畲族乡下蓝村打造畲族特色村寨,旨在重新梳理畲族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规划建设区域位于省道到村委会的主干道,涵盖基础设施、特色民居、民族文化、公共服务等建设。

接下来,东源将利用畲族风情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做大旅游文章,充分利用好漳溪畲族乡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依托黄龙岩景区、广东畲族宫和旅游村道建设、狮子地水库水上项目,大力发展民宿项目,将畲族文化深入融合到旅游产业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让旅游成为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东源3.jpg△曲龙村康汇酒坊民宿 杨坚 摄

④曲龙民宿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驱动

曲龙村地处康禾国家温泉森林公园内,生态资源优势显著,又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曲龙村田坑村民小组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农户自主发展”的模式,以现有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村内现有民宿企业为联动,核心打造田坑民宿文化村。围绕核心打造的绿色生态民宿村,深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化红色特色,围绕示范点核心区域,联动推进整个曲龙村的人居改造工作。

目前,各项工作成效初显:在经济效益方面,直接提高了村民收入,带动村庄产业化发展,致富带动效益明显;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对特色民宿村的开发建设,村容村貌改善,打造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和改造人居环境工作进度加快,提高了村落宜居和文明程度,示范带动周边发展。

东源4.jpg△义合镇下屯村获评“2019中国最美乡村”。杨坚 摄

⑤下屯村获评“2019中国最美乡村”

下屯村是南粤水上古驿道(东江段)沿线客家古村,是阮啸仙革命先烈的故里,2019年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东江画廊”风景区横穿村境,森林覆盖率达95%,是资源禀赋优越的天然氧吧。

2016年,下屯村被列为广东省定贫困村,由省审计厅对口帮扶。省审计厅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坚持贫困户脱贫攻坚与啸仙故里振兴发展齐头并进,积极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以红色为底色、以绿色为支撑、以古色为依托”,强治理、促脱贫,助推革命先驱家乡红色振兴发展。经过精准扶贫定点帮扶工作和科学规划,下屯村逐渐建设成为既有革命先烈的红色传承,又有悠久历史的古韵情怀,还有宜居宜游生态田园的美丽乡村。2019年12月,在“2019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该村获评“2019中国最美乡村”。

措施"三措并举"推动产业兴乡村美

狠抓环境整治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推进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契机,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健全机制保护万绿湖生态;聚焦农村“厕所革命”、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破旧泥砖房清拆及改造等硬任务,扎实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以及落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抓深、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大力改善东源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加强各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的挖掘、包装和利用,依托当地丰富的特色文化为基础,注重保持村庄自然生态环境、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建设一批又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加强院县合作 推动特色产业振兴发展

以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县域样板为目标,全面深化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组建领导小组,统筹整县推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整合项目资金,协调解决重大事项、部署工作计划,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派出强大专家服务团,共同参与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产业联盟,全链条支撑产业发展。以“生态、安全、优质、高效”为总方针,服务东源乡村振兴“四片两园”(双江古驿道特色、顺天田园综合体、义合下屯红色文化、康禾黄田省级连片及茶叶产业园、板栗产业园)建设。以全产业链支撑为立足点,从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建设等方面聚集现代生产要素,研究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富民兴村特色产业。重点推进特色板栗(把东源板栗打造成为南方优质特色板栗的代表)、高山茶叶(构建东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和农旅休闲(把东源建设成为“三生同步、三产融合、农文旅结合”的全域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县)三大产业振兴发展,实现富民兴村。

东源5.jpg

 △2019年11月4日,东源县在船塘镇“红色村”——老围村举办庆丰收暨板栗推介活动盛况。老围村通过创建“红色村”示范点,让农民既“增红”又增收得实惠。黄赞福 摄

突出重点区域 分类施策推动示范创建

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和50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把康禾、黄田建设成东部乡村振兴示范点,把义合镇下屯村建成中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力打造船塘示范镇,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建设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依托生态、红色文化等资源,建设特色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建设板栗、水晶梨、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围绕板栗品牌打造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圈。重点推进仙塘镇红光村(申报村)等17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采取PK模式推进创建工作,按创建进度、效果评价适时优先安排资金,更大限度地激发各村示范创建的积极性,分类施策,以点带面,带动各镇各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铺开。

扫一扫
快速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