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转水镇黄龙村:产业支撑有力量 乡村振兴有希望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9日      来源:梅州日报    

集观光采摘、蔬菜展销、游乐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为黄龙村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每天上午9时,31岁的村民钟运珍打理好家务后便到村口的美食城上班。离家10分钟路程、每天上班8小时、每月工资2000多元,这样的工作,钟运珍在一年前“根本没想过”。更令村民们自豪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黄龙村的风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县城很多人都说这里漂亮!”钟运珍说。


  环境越来越美,道路越来越宽敞,蔬果基地带来了奔康致富的希望。对比一年多前,黄龙村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近日,梅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走进黄龙村,追寻该村乡村振兴的“足迹”。


  产业先行

    果蔬基地开拓致富路


  在黄龙村,不久前刚正式开园的广东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黄龙基地)“红”遍了线上线下——村民成了免费“宣传员”,主动邀请自家亲朋好友来体验游玩,拍的照片也刷了不少梅州人的微信朋友圈。


  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黄龙基地)是黄龙村2017年初引进的特色产业项目。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黄龙基地)是广东汉光超顺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五华的首个开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该公司由台湾汉光农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五华县超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组建。


  “我们村面积大、山地少,有2000多亩水田,而且生态环境保护得好。这是我们村的优势资源。”黄龙村党支部书记钟兵介绍说,结合村里的农业基础,镇村干部积极对接引进了五华乡贤企业家张文超前来投资,集约全村200多户村民的680亩撂荒土地,建成了集观光采摘、蔬菜展销、游乐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经过一年的建设,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黄龙基地)建成了展销区、观景台、音乐喷泉、美食城、农业大棚等设施,整体已经初具规模——矮车河贯穿基地而过,河的一边是400多亩的果蔬基地和正在建设中的酒店、别墅,其中300亩连片大棚里种着大菜、葡萄和无花果,油菜、萝卜、芥菜都已经采摘过一轮,两旁分别是蓝莓田和果园;另一河岸是美食城,前来采摘观光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基地新鲜出产的果蔬。“到目前,项目一期已经投入6000多万元,2017年产值约2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6000万元。”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负责人张文超告诉记者,该公司位于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占地100亩的果蔬深加工基地也已动工建设,未来将以“企业总部+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果蔬深加工基地”的模式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供应。


  而对于黄龙村来说,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黄龙基地)的建立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44户贫困户实现了以入股分红和家门口务工的形式增加收益、稳步脱贫,同时还解决了村中15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功构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今年55岁的史云香是黄龙村74户分散贫困户之一,如今也在基地打工。“我记得很清楚,去年4月7日开始来上班,一天工资100元,每个月差不多有3000元,跟城里坐办公室上班的人比也不差。”史云香高兴地说,她还有一亩地租给了基地,每年还有1000多元的租金收入。她对村里引进基地的做法赞不绝口:“家里5个孙子孙女,还有老人。在这里上班赚钱,家里的活也不耽误,我很满足了!”


村民在家门口的果蔬基地上班,拥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统筹推进

  “三清三拆”为“颜值”加分


  沿着县道X034线往益塘水库方向行驶,黄龙村口大大的石碑非常引人注目,石碑上刻着的“惠风和畅、果蔬飘香”8个大字,总结展示黄龙村的特色。旁边,7米宽路面的整洁水泥村道从村口经过黄龙桥一直往村里延伸,河岸边是休闲小公园,沥青绿道沿着矮车河往益塘水库方向延伸。在村道上漫步,小道上、房前屋后见不到垃圾,路旁也没有旧茅厕、露天粪坑……这一切,完全颠覆了记者对黄龙村的印象。


  钟兵告诉记者,黄龙村从2016年起便开始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去年7月被列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96个村名单中,而且是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22个先行村之一。记者在村里参观,随处可见新修的村道、公共厕所和清拆后的空地。在榕树片的老祖屋“誉著干城”门口,以前的臭水塘、菜地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洁秀美的小公园,青草绿树围绕着小池塘,将百年老屋衬托得更显风范;古民居“大夫第”门口的粪坑也已经全部拆除,维修材料都已经进场,老屋的“新生”工程即将开始。


  “2017年,黄龙村投入了10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钟兵说,去年除了新建村口的黄龙桥和小公园,村里还修了5公里长的水泥路面村道,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更加漂亮了。据钟兵介绍,该村共清拆猪舍、牛栏、粪坑约400间,清拆出来的面积将近2万平方米。村里还建起了垃圾中转站,聘请6名保洁员、2名环卫工,负责清运生活生产垃圾、维护花木。按照黄龙村整体规划,接下来还要修建停车场,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


  群众参与

  构建共建共享大格局


  黄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快速见成效,当中少不了群众的踊跃参与和支持。

  黄龙村有21个村民小组、1000多户村民,常住人口4000多人,以自然片为基本单位成立了榕树、布新、岭下三个村民理事会。“2016年下半年,我们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两次去蕉岭学习,看了九岭村、白马村,大家都十分羡慕。”钟兵说,“学习回来后,我们就商量,我们村要不要变?要变,那就要全村动员起来。”于是,村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成员全体出动,走村串户宣传政策,甚至到外出乡贤在外地的家里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一开始说要引进企业,不少村民都有顾虑,怕老板圈地拿钱不干实事。”今年75岁的黄龙村退休干部曾群说,“这是黄龙村过去30年都没有过的大事,要集约村民的土地,涉及的是农民的根本利益。只能一遍又一遍、耐心去做工作。”“刚开始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时,也有部分村民不配合,觉得自己的猪舍茅厕拆了,地也就没了。”榕树片村民理事会负责人黄惠梅说,她和村干部、理事会成员,带头清理自己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卫生死角,清除沟渠池塘小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猪舍牛栏先从自家的拆起,她自己也带头把菜地捐出来改造成小公园。


  钟兵说,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村民看到周边环境的变化,态度就有了转变,逐渐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后面的工作就更好做了。去年规划建设村口的休闲公园,涉及20多户村民的10多亩撂荒田地,最后依靠村民理事会的力量,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全部无偿征用。“我家就捐了一亩地,没有要政府补偿一分钱。”史云香告诉记者,如今环境好了,有了散步休闲的地方,整个村的人每天的心情都更好了。别说未来十年,相信不出五年,村民的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黄龙村更加美丽宜居。


  对话村支书

  连片推进环境整治

  整体提升农村“气质”


  记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黄龙村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变成了许多镇村前来参观学习的“先进村”。您觉得有哪些建设经验可以分享?


  钟兵:黄龙村的发展是我们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统筹规划。转水镇利用景色秀丽的益塘水库和热矿泥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创业富民有机结合起来,以“5+2+3”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为抓手,聘请棕榈公司围绕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富民产业、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修编了《“5+2+3”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我们最先做的是矮车河中小河流治理。按照“安全、生态、经济”的标准和“防灾减灾、岸固河畅、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原则治理河道,因地制宜把村庄荒废的河滩地打造成小公园、小广场,以关键节点的优化提升,将沿线村串珠成链。


  整体规划、连片打造,上下游村落环境整治步调一致,产业发展也有规模,在这当中的每个村都受益,比一个一个村“单打独斗”效果要好很多。大家现在看到的黄龙村的变化,只是这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一个侧面。


  记者:如今村容村貌有了提升,产业也发展起来了,黄龙村如何谋划未来的发展?

  钟兵:有了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各种资源全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首先是要继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我们前期做了大量清除、拆除工作,但整治、新建的工作还没有全面推进。接着是要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要对沿河5公里的泥路完成硬底化改造,清理竹丛、芒头,装上路灯。我们村里几栋古民居也要重新修缮,与休闲旅游产业对接起来,打造成为我们村里的又一个看点。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也会慢慢跟上,有些村民有意向往这方面发展,我们都会鼓励他们到蕉岭、梅城去学习“取经”。


  亮点扫描

  小山村也有共享单车


  冬日暖阳下,在黄龙村村委会门口,休闲公园里停放着的几辆蓝色共享单车很是显眼。过去大家眼里的“乡下地方”也有了洋气的共享单车,这对不少游客来说是个惊喜。


  原来,为配合转水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黄龙村去年与五华县城同步投放了共享单车。从五华县城过来游玩的游客邓敏说,近段时间朋友圈里频频被黄龙村的美景刷屏,便按捺不住过来亲自体验一下,“黄龙村大片绿色园景沿河而建,连片蔬菜郁郁葱葱,还有健身设施、儿童乐园,完全不像乡村,而更像是一个大公园”。沿着矮车河边的10公里绿道,一路往益塘水库骑行,半个多小时便能到国家3A级景区益塘水库,沿途都是优美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村民心声


  村容村貌在变,人居环境在变,人的精神面貌也在变。如今村里窝在家里打麻将的人少了,村民有空都会三五成群去跳广场舞或休闲健身,村里的民风得到了改善。大家开玩笑说,黄龙村人娶媳妇都比过去容易了。

  ——黄龙村退休干部曾群


  有好的政策,有好的村干部,还要有村民的支持。只有大家都想在一处,才能干成事。

  ——榕树片村民理事会黄惠梅


  蔬菜基地、美食城开起来之后,村里闲人都来这里工作了,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村民史云香


  记者手记

  农村产业兴旺

  离不开农民参与


  在黄龙村的“蝶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引进现代农业园区,走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这一产业道路,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让农民不离开土地、不离开农村而达到增收致富目的,从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产业发展是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黄龙村的现代农旅园中,黄龙村乃至整个转水镇的贫困户都是其股东,有300多名当地村民已经在基地实现就业,未来在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果蔬深加工基地也将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这可以让农民获得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可持续的增收渠道。


  黄龙村的经验或许能为我市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借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引进、培育的产业必须注重农民参与性。只有更广泛调动包括农民、村干部、新型经营主体等各方参与到管理、分配等各重要关键环节,才能让项目顺利运行,才能提高产业引领村美民富的社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效益,让农民真正受益。

扫一扫
快速分享至微信

五华三农公众平台

广东乡村网公众号